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30章升官 (第3/3页)
的话—— 不去陇右? 那怎么行。朝廷有明令,亲王成年后必须就藩。而所谓‘就藩’,不是去藩地做老大,而是去领个刺史的头衔做清闲王爷去。 如今他的好皇帝哥,为了‘照顾’他,不让他做一州的刺史,而是做十八个刺史的头儿,十足的‘厚道’,他就是气得要吐血。也不能不去呀。 不留下唯二的嫡子? 那怎么行,孝字大如天,他敢当着百官的面,说他不让儿子留下来代父尽孝? 可若是答应了。那、那他也太窝囊了,而且再无翻身的可能,未来也将会一直留着西边放羊、喂马、吃沙子。 而他的亲信、心腹。也将一一被皇帝剪除。 到那时,他就是生不如死了! 那样的场景。他想都不愿想,魏王的身子微微摇晃着。脸色变得煞白,此时,他真是左右为难,恨不得一头栽倒在地上,就此昏死过去。 高居上位的皇帝见状,心里暗爽不已,却还做出一副亲切的样子,用‘哥俩好’的亲昵口吻说道:“如何?四郎可有什么为难之处?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,只要不违反大唐律、不违背道德规矩,朕都会准许!” 魏王闻言,有些混沌的大脑闪过一道亮光,他终于有了办法,道:“圣人既这般说了,臣弟还真有个要求,希望圣人应允。” 皇帝怔了下,刚才他那么说,不过是想‘火上浇油’,并不是真心的,这会儿听魏王还真有要求,他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,问道:“哦?何事?但说无妨!” 魏王呲牙一笑,凉凉的说道:“方才圣人说的那个什么按察处置使,臣弟只记住了一条…陇右治下十八个州的刺史,我说了算?” 皇帝被魏王笑得心里有些发毛,不过他还是缓缓点头。 魏王笑得愈发灿烂了,直接给出答案:“那好,陇右那边的官我也不熟,不熟悉的人呢用着不顺手,这样吧,我直接从京里选个刺史,跟我一起去赴任吧?” 朝堂上的某些官员,尤其是够品级做刺史的官员,尤其是前太子心腹、现皇帝亲信的够品级做刺史的官员,脸色齐齐一变。 不会是他们想的那样吧? 不要呀,虽然很想做刺史,很想做封疆大吏、执掌地方,可、可陇右那地方,真心不是什么好地方呀! 心里想着,目光已经悄悄的瞄上皇帝,满是乞求。 皇帝也反应过来了,心里暗自懊悔:该死的,又让四郎算计了,这个臭小子,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恶心自己。 魏王的目光划过那十几个脸色惨白的‘新贵’,轻蔑一笑,暗道:你们怕什么?没用的草包,似你们这要的人,本王还懒得搭理呢。 良久,魏王几乎要把那些人看得昏死过去了,才开口道:“中书舍人崔幼伯很是能干,且还是自家亲戚,我就带他吧。” 皇帝的眼睛瞪得溜圆,什么,这小子竟然看中了肃纯,这怎么行? 肃纯可是他的心腹之臣,这几个月虽在丁忧,却没少给他出主意。还有,肃纯再有两个月就要出孝了,自己已经给他预留了一个极好的位置,怎么能让他去陇右? 可刚才他已经把话说死了,这会儿忽然… 等等,皇帝想起一事,紧绷的神经一松,略带训斥的说道:“…文忠公(指崔守仁)先去尚不足一年,崔舍人还在守孝,怎么能跟你去陇右?这样吧,你再选一个。” 魏王撇撇嘴,道:“臣弟就信得过崔家小子…他的孝期还有两个月,臣弟便等等他呗,反正陇右那边也不是没人!” 拖过一天是一天,魏王觉得,两个月的时间,足够他想出反击的法子了。 靠,原来这小子打得是这个主意。皇帝心里的小人又开始跳脚了,想借故拖延,门儿都没有! 皇帝板住面孔,有些不悦的说道:“此乃朝政大事,岂可玩笑?李泰,朕命你十日内启程赶往鄯州,不得有误。” 说罢,皇帝又觉得语气有些生硬,刻意和缓的劝着:“四郎,我是信任你,才让你去陇右做按察处置使,你不要让为兄失望才是呀。当然,你若是觉得陇右那边的官吏不熟悉,不利于政务,我许你带二三得力的‘助手’过去。” 我已经准许你自己的心腹了,你不要得寸进尺哦!皇帝心里暗暗嘀咕着。 结果,没想到,魏王还真就死磕上了,非要崔幼伯去跟他做刺史。当然,为了不让皇帝哥‘为难’,他大方的表示,自己可以先去陇右,崔幼伯孝期满了就立即启程跟过去。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,这对兄弟终于协商一致。魏王去陇右道做大唐第一任按察处置使,而崔幼伯童鞋,两个月后,孝期一满立刻升官做刺史。 得到消息的崔幼伯夫妇,相视无语,心中苦笑连连:这官儿升得也太儿戏、太离奇了吧… ps:当卡文遇到大姨妈,怎是一个**了得呀! 令,谢谢梦里雾凇、快乐无罪288、邀月青旋、淼21406、小居师等亲的小粉红,谢谢亲们的订阅,o(n_n)o谢谢~~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